站在中国武术巅峰的陈泮岭先生
时间:2023-02-07 21:22:12 来源:禅良聊太极 点击数:322854
随着岁月的流逝,已很少有人能记得陈泮岭先生,但历史记住了他。评价历史人物离不开他所处的历史背景,陈泮岭先生属于他那个时代,只有在他们的时代背景下才能彰显他的光辉。陈泮岭先生没有“打遍天下无敌手”的野心,也没有什么“少保、金刚”或“圣手、神手”等神化夸大的光环。陈先生儒雅、朴实,他和大批社会精英一起,以强烈爱国的精神,切切实实地推动着中国武术的革新和发展,他和他们站在中国新武术的巅峰上,群星灿烂,平凡中显出他们的伟大。 陈泮岭出生在社会大变局时代。在满清统治下,政府的腐败无能,科学技术的落后,国家积贫积弱,国民身体素质的羸弱,以及鸦片战争、甲午失利、八国入侵,割地赔款等种种国耻,深深伤害了国民的爱国心,也激发了知识精英们改革社会的强烈的欲望。
庚子事变后清政府严禁武术,武术被迫“社死”。从历史视角来看,二十世纪工业文明冲击着全球每个角落,武术同样面对着文明挑战和被淘汰的命运。中国旧武术充满着个人英雄主义,争强斗狠,武无第二,以击败对手为最高目的。因此,旧武术基因是狭隘自私、保守封闭、野蛮粗暴的暴力,是少数人生存的技艺,绝大多数民众,尤其是文化人、老弱妇幼都对之望而生畏。旧社会重文轻武,武术长期来处于社会边缘,自生自灭。义和团事变,使国民更厌恶装神弄鬼的武术。武术只有存在才谈得上教化,能传承才是文化。武术想要在新的时代生存下去,必须要革新,革新才能复兴,适者才能生存。那么由谁来革新武术,俗话说时势造英雄。清末废除了科举制度,从海外引进新式教育制度。随之西方体育进入中国,但体育碰到本土化的难题。这时出现了如革命家孙中山,教育家蔡元培、张之江、李景林,以及许禹生、唐豪等一大批仁人志士,其中包括陈泮岭先生,他们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潮头,身体力行,努力革新并推广新武术。如蔡元培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孙中山提倡尚武精神,“欲恢复我民族之地位,须先恢复我民族固有之‘精神’、‘道德’与‘智能’”。北方许禹生、南方唐豪等人士积极提议武术进入学校教育体系;张之江、李景林等人创办中央国术馆等等,在他们的努力下,武术从江湖堂而皇之进入了社会体系中。文化精英积极参与推动,彻底改变了国人重文轻武的成见,这是武术史上鲜有的,也使武术的革新成为可能。由于义和团教训殷鉴不远,所以张之江主张武术吸取体育之长,趋新应时,求真务实,以强健体魄甩掉“积弱”帽子,强调实用,作抵御外侮的准备。定位新武术是强健体魄,又能防身自卫。习练新武术,为强国强种,强健国民体魄,培养身心健康、爱国利民的爱国者,而不是培养单打独斗的英雄。当时许多政要与精英都推崇太极拳,将太极拳作为新武术的典范。太极拳锻炼身心合一,俾合于近代体育上之修养,使人人得完成其人格,即是吾民族“精神”之所表现,亦吾民族“道德”与“智能”之所寄托也。武术价值观的革新,使中国武术产生了质的飞跃。
陈泮岭先生是爱国青年,是“五四”运动的先锋人物,他文武双修。1914年,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土木系,1919年完成学业。求学期间,曾从名师学习形意、八卦和岳氏连拳等拳,又先后从杨少侯、吴鉴泉、许禹生研习太极拳。据孙科记载,少年陈泮岭曾经在一次大会上表演春秋大刀,获得满场喝彩,当场有位一位官员问他有什么理想?他回答不是想成为打遍天下的武林高手,而是“科学,教育,国术救中国”。陈泮岭先生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,用毕生精力实践这崇高的理想。百年前治理黄河是中国的大事,陈泮岭先生担任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兼导淮委员会委员长、黄河工程局局长,他任上还热心教育事业,创办水利工程测绘学校、河南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和中原工学院。他用现代科学改造自然、为民造福,成绩卓越。陈泮岭先生的抱负,超越了许许多多混迹江湖卖艺的武术家,他是推行新武术的一员儒将。陈泮岭习武的宗旨,不是为个人争强斗勇、争名争利,也不是要用大刀来救中国,而是用科学改变落后的中国,使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列。1920年,陈泮岭开风气之先,在家乡创办青年改进俱乐部,吸引有志青年习练武术。1925年,俱乐部改称河南省武术社,陈泮岭担任社长。1931年,易名为河南省国术馆,任馆长。他以“忠、勇、义、侠”为馆训,弘扬爱国利民的价值观。他广招青年学员,报名动辄过千,经严格考试录取,往往十名录取一人,竞争激烈,质量较高。开办六期培养学员近千人,训练极为严格,故成绩卓然,名列全国之冠。陈泮岭专长太极、擒拿,他亲自教授,乐此不疲。他成为全国武术界著名人物,多次担任华北运动会,以及全国运动会、全国国术考试等武术活动的组织领导人员。1939年,陈泮岭先生受聘担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,期间他倡导武术教学科学化、标准化,由他主持编写了各种武术教材50多种,挂图40多幅,主要如《国术操》《小八势》《擒拿术》《摔角术》等。为中国武术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。由于陈泮岭先生经受“五四”启蒙,所以他具有现代思想,敢于批判扬弃传统文化中消极的糟粕,在批判中继承与发展,因此,他主持编写的武术教材求真务实,讲科学少玄虚,很适合时代需要。1949年后,陈泮岭先生先后任中华国术进修会理事长,中华技击委员会国术部主任,组织成立太极拳俱乐部,编着《太极拳教材》,努力将中华文化传播海外。其子陈云庆创立岭云派武术,曾担任台湾太极道协会常务顾问,致力于武术在世界的传播与推广,在澳洲、欧洲和美国都有良好的影响和发展。其孙女陈晓怡继承祖父遗志,创办陈泮岭传统武术99协会,以传播太极拳为主课,将中华文化传向日本。
回看历史,如果孙中山、蔡元培、许禹生、张之江、陈泮岭等前辈不去革新武术,武术就难以复兴,也许我们今天就只有体育,没有武术。前辈们留给我们后人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文化遗产:1,革新武术价值观,使武术格局发生巨大变化。提倡用仁爱大我来超越利己小我,以兼济天下来超越独善其身,把武德落实在爱国安民上。2,新武术汲取体育教育的长处,务实求真。武术进入学校,有利武术标准化、科学化、理论化,易教易学,迅速培养师资,使武术的普及推广有了切实的保证。3,由学校、国术馆推广新武术,开放包容,少自私保守的江湖习气,少有宗派门户之争,有利于武术界树立新风正气。4,新武术条分缕析,删繁就简,屏除粗暴野蛮,提倡文明技击(如太极推手),避免伤害,因此新武术普适性强,不同阶层、贩夫走卒、文人雅士、男女老幼均能习练,有利于武术普及推广,有利于国民体魄普遍提高。5,新武术融合现代文明,淡化神话迷信及宗教倾向,务实地总结肢体技艺,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,提高了文化含量,使武术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名片,融合到世界文明中去,因此新武术能走出国门拥抱世界,造福人类。五十年代后的武术狗尾续貂,废除技击功能,过度强调养生,使武术成了独脚的瘸子。在经济大潮冲击下,武术的价值观被扭曲,金钱至上,利己主义抬头,武术界充塞胡编乱造、迷信神话,故弄玄虚,冒出许多假拳假大师,弄得乌烟瘴气;由于缺乏前辈们那种远见卓识,武术的发展方向摇摆迷茫,量有很大发展,质却严重滑坡。中国武术要想继续健康的发展,就必须重温武术革新的那段历史,方能弄清今天武术的坐标,找准前进方向。因此,我们需要重温那个武术革新的黄金时代,我们怀念蔡元培、许禹生、张之江、李景林等等一大批老前辈,也记住陈泮岭先生。前辈们对中国武术的贡献决不可遗忘,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应该好好继承。